无法进入正轨的文物收藏
写这样一篇文章绝不是在唱衰中国的文物收藏与文物经营而是地地道道的大实话,因为中国的文物收藏经营与拍卖从来就没有走上过正轨,也几乎不可能走上正轨,过去如此,现在和未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本人对于中国的文物收藏市场情况没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解放前的事情我不知道,书本上的东西不可信,因为历史都是胡编乱造的东西,更不用说民间收藏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我们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凡是埋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下的所有矿藏和文物宝藏都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所有。那么故事就来了,历经百年沧桑和多年的战乱我们能够流传在民间的文物古董还能有多少?我们往往把流传到海外的文物古董成为流失,本人觉得这种说法非常不妥。如果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我们是不是把世界各国流传到中国的东西也都叫做流失呢?
因此,本人认为用流失这种称呼极其不妥。什么叫文化交流,什么叫艺术交流,什么叫文化融合?还拿着封建大一统的思想在给当代的事务定义,已经世非常得魂飞魄散。
非常有趣的是我们口口声声高声叫喊大搞文化产业,大搞文化自信。我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大搞文化产业,你又是怎么大搞文化自信的。目前的中国文物收藏和拍卖市场奇怪的离谱,官哥汝定钧五大官窑的瓷器拍卖要有来历和说明,从国外回流的要有海关记录和入关证明。我就弄不明白,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收集和拍卖民间文物收藏品,有谁可以做到。五花八门的限制就足可以让文物的收藏和经营陷入黄泥地,还谈什么文化产业收藏和拍卖兑现文物价值?几乎是一派胡言和空话。
简直就是王八的屁股乱规定令人作呕。今天光绪之前的不能上拍,明天是不是文革时期的也不能上拍,在后天就是上个世纪的不能上拍?你让从事文物收藏和经营者情何以堪,拿什么来维系本身就是十分离奇和脆弱的中国式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