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的举步维艰

栏目:藏品故事 发布时间:2021-10-13
文物鉴定的难点往往都是人为的结果。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的确富有挑战性和技术性。但是本人认为更多的是认为制造难度,让收藏品的鉴定变成一种垄断的工具和洗钱的平台。

文物鉴定的举步维艰


    或许我们不应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文物鉴定,可实际的问题就是让人感到真正的举步维艰,因为我们在一个利欲熏心的时代,在一个知假卖假唯利是图的人们面前,让说真话讲实话成为了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文物鉴定的难点往往都是人为的结果。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的确富有挑战性和技术性。但是本人认为更多的是人为制造难度,让收藏品的鉴定变成一种垄断的工具和洗钱的平台。
   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孕育了大量的艺术,同时也孕育了无数的骗术。就古董和文物收藏来说也并不是像专家学者忽悠的一样难如天书,一切都是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因为历史久远和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复杂特点,百分百的文物精准鉴定的确很难,但是断定文物的时代还是没有那么复杂。问题就出现在一些卑鄙无耻的文人身上,他们一些人往往为了个人的利益和一些不法分子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去为非作歹,用自己的所谓名声和点滴的学问来隔山骗海和坑蒙拐骗。他们往往是黑白颠倒指鹿为马的欺骗文物拥有人,指真说假,指假道真,搞乱了文物和艺术品鉴定这一非常高雅神圣的知识殿堂。我多年的拍买拍买实践中深深的领悟到目前中国的拍卖行业鉴定行业是多么的肮脏混乱和贪婪无耻到了极点。弄不懂的古画就说是苏州片,搞不懂的高级文物就说是官仿,年代弄不清的就说是后仿------一锤定音,砸了白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文物鉴定这一行当已经没有了所谓的工匠精神,也就是没有课刻苦求学做功课的精神。上了几年大学就成了研究生研究院博士生博士后,接下来老子天下第一,一切唯我独尊以敛钱为目的。

   其实文物鉴定这一行真正的诀窍就在于要真正做到博古通今,要懂而且真懂。海南出现过精美的汉代青铜鎏金发饰,黑龙江出现过红山文化的遗存,长白山脚下的渤海国铜舞人年代应为汉朝----关键是你要学习而且要认认真真的学会学懂。某知名大学考古系的主人居然把连云港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精美青铜头像说成是现代仿品,某个知名文物专家居然在大钟寺地摊上发现了第二把越王勾践剑------我们的笑话究竟还有多少有多么精彩和幽默可笑-----真正的专家我还是非常尊重陈华莎和马未都这两个人,原因就是他们说实话不搪塞不忽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本人认为文物的鉴定最大的难处不在于文物和古董的本身,而关键在于利欲熏心的人们的造假和防伪技术一直在出于比拼和裸奔的状态。文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时代特征、时代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水平、时代的审美意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可以说是诸多的因素造就了时代的艺术和艺术风格。关键的问题是掌握这些知识的人不多,造假卖假的人太多。
   如今高级文化文物技术人才利用高科技防伪已经成为时尚,毫无疑问的会给文物的鉴定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文物鉴定毕竟还是智者为大,经验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是未来文物鉴定的法宝。当一切造假文物的配方都是为了应对碳元素探测仪器的时候,高科技的应用又有什么意义。其实需要的还是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对真正艺术的真实解读。

    解决文物鉴定中的诸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人的问题。更直接的说是解决文物工作者或者收藏爱好者以及经营者的道德和良知诚信问题。

    在一个无良、无德、无诚信、无操守的社会,你很难在文物鉴赏和鉴定上行正走远。你需要坚持、毅力来支撑你不断的努力走下去,因为人们真的需要真正的博学多才的真正的专家和学者,为历史和文物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