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传宗接代的一些思考

栏目:藏品故事 发布时间:2021-12-31
对于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未来展望

艺术可以传承但没有什么传宗接代

      

    艺术的传承和传承的艺术是所有从事或者研究艺术的人都无法离开的话题。但对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认知和认识乃至发展传承的艺术和推广艺术的传承就成了一个非常深刻和具有挑战行的话题或者说是课题。劝学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说法往往在艺术和文学等领域的考究起来似乎就不成立,也就是说仿品永远是仿品,你可以以假乱真但永远不会于真无二或者达到超过珍品的境界。

   艺术大师的子孙后代并不是艺术大师的翻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传宗接代。所谓的大师的孙子或者孙子的孙子等等,不外乎都是炒作罢了,和大师们的作品相比,他们的作品不外乎就是照猫画虎或照葫芦画瓢的水平。但是因为我们中国文化糟粕中贱人文化的流传,让这些借助老子而混的风生水起的人还大有人在而且还有不灭的趋势。我对艺术大师们都非常尊重,但我对所谓艺术大师的后人们尤其是传承的后人们往往都是不屑一顾,因为我一直而且永远会认为他爹他妈不是他她的这一信条。
   于是问题也就来了,既然如此你是如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呢,术业有专攻,师者有先后,既然万事万物都有发展的道理和规律可循,我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固守成规去临猫画虎,照葫芦画瓢。我们应该学习前人,继承他们的遗产和宝贵的财富经验。我们怎么能全承他们的衣钵,全部的西化东化和个性化。如果是那样的话,徐悲鸿的徒弟一定是当今的马王,齐白石的弟子一定是当今的虾王,以此类推黄胄的弟子一定是驴王,李苦禅的弟子也自然而然的成为鹰王、-------。
    求师问道本来就是一种毫无疑问的求学之道,我们应该做的是天下之人皆为我师。悟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对于从事文学艺术的人来说你怎么可能从一而终,不去欣赏和吸收大千世界各有千秋和魅力万千的各类艺术饕餮盛宴。设想我们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保守传承,那么我们当今看到的世界又会是什么一副模样。
    形神兼备是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你不是他她,你又是如何得到他她的神。可以说艺术来源于灵感来源于积累和来源于思想,你不是他和她,你怎么可能诠释出他她的思想和灵魂。任何艺术如果离开艺术家文学家的创作思想和灵魂也就成了没有神的空壳,而毫无艺术的生命力更不用说艺术价值。
   艺术应该是唯美是大,其余的都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我们为什么对某个艺术家或者艺术大师的艺术作品情有独钟,原因就是我们欣赏的是艺术家的思想和灵魂在艺术中的体现、诠释乃至独白。因此,我说艺术的传承和传承的艺术是一个非常深奥的课题,值得我们去仔细认真的领会和研究,决不是简单的照抄和照搬就可以做到。弟子也好学生徒弟也罢,都不可能经历过老师的而经历,思想过老师的思想,感受过老师的感受。对于学生、弟子或徒弟而言也同样有自己的感受、认知和理念。所需要的就是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自己的风格、自己灵魂和思想的作品。艺术可以有传承但不应有什么传宗,毕竟艺术都是个人的修为修养和对大千世界的感知和认知的结果。

    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社会北京对于时代文化的体验有不同的烙印和感悟。子承父业也只能是一厢情愿好不现实的乌托邦思想罢了。
    这件艺术品是一件文房四宝中的的蛙镇,其寓意是蟾宫折桂,表达古代对读书人的期待和寄托。这件青釉褐斑是一件非常难得的文房用品,历时两千多年堪称是中国瓷器的鼻祖,因为瓷器的起源在于中国的两晋时期。我非常的喜欢这件文房用品以至于从来没有真正当作镇尺来使用过,担心损毁意欲传承。

    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在于传承更在于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我们老掉牙式的宗族宗孙的概念也该有所改变。近年来本人看到很多有才能善于创作的年轻艺术人才的优秀作品,我们应该为他们独特的艺术创作才能点赞。他们不属于我的流派,但我还是要为他们点赞,因为我们追求的就是唯美艺术和艺术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