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收藏的上个世纪的老毛笔,觉得笔杆的材料很有特点。其中有黄花梨笔杆笔斗,有铁力木笔杆笔斗,有罗汉竹笔杆骨质笔斗,有湘妃竹笔杆骨质笔斗----毛笔的制作非常考究,无论是笔杆笔斗还是笔头的材料选择都是追求高档实用。
非常有趣的是对于毛笔的制作往往是更多的采用传统的制笔技术,但对于什么样的毛笔最实用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学问。
不同的人对于笔的特性和要求千差万别,而用于书画的毛笔有很大的区别。即使是同样用于书法或者同样用于绘画的毛笔也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的作者的习惯而千差万别。 一只好的毛笔就像是运动员的运动器械或者战士手中的枪一样需要特殊的实用性和人的适应性。
对于笔峰的材料也只有非常通晓笔性的人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额使用任何一种材料做出的毛笔。
这就是一种特殊的境界,一个堪称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武林高手,这是人驾驭笔还是笔驾驭人的区别。过于对文房用品挑剔的书法家或者画家还真谈不上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的水准,真正的高手是那些用什么武器都可以信手拈来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