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拍卖何时能名正言顺

栏目:藏品故事 发布时间:2022-03-19
文物拍卖市场何时能够合情合理走上正轨。

    现在的世界无疑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也可以说是一个杂乱无章的世界。即使是联合国五常也互不买账,各行其是,唯我独尊。
   其实我们谈论文物拍卖不应该扯到联合国上面去,问题是我们所讲的文物拍卖不可能离开世界这个大的前提和大舞台。众所周知文物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也是属于不同文化的文化遗产。因此,在文物拍卖和经营的过程中就一定要重视文物的所有权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一切上到拍卖会上的文物具有合法性,不是赃物或者战争掠夺的物品。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文物的遗存或者传承有着非常特殊的因素,于是在考证的过程中也就颇费周折,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限制和禁忌,这就导致了很多文物或者文物级别的古董不能以堂而皇之的形象进行合理的拍卖,这就给文物拍卖和经营带来了窘困的结果。拿中国的文物拍卖来说,宋元时期的不能拍卖,没有出处的青铜器不能拍卖,除非海外回流否则光绪之前的瓷器不能拍卖-----这样下来我们看一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拍卖?文物的价值如何充分体现和走向市场化?一切都最终成为空头支票。
    我在国外参加过几次拍买拍买活动,没有在中国这样令人感到如此尴尬。你凭借合理的身份送去拍品就可以,你凭借合理的身份参与竞拍就可以,哪来那么多的限制和考证。你的东西如果来路有问题或者涉及违法,最后让法律去执行就是了,文物拍卖单外对你的违法行为不负任何责任就是了。对于中国的文物或者古董持有人,有几个对于自己的东西能出示所谓的合理拥有证书。

   没有这些所谓的证书或者海外回流的证据就无法上拍,这就是中国拍卖市场上的紧箍咒。于是就出现了苏富比、佳士得----今年出现的拍卖品,几年之后再出现在嘉德、瀚海、保利等拍卖会上,再过几年有一次出现在苏富比、佳士得、克里斯蒂---拍卖会上。这或许就是一种腐败的垄断机制,洗钱的平台不能谁都随便上,这是他们特殊群体的专利。
   其实,民间收藏的具有国宝和文物级别的文物还是不少的。问题是没有上拍的渠道,也就是王八的屁股乱规定太多,让那些文物持有者往往是捧着金盆要饭,宝贝无法变现。所谓的官方承诺不过是一句空话,在诸多的限制和条条框框面前显得毫无实际意义。
   因此,我说文物或者古董市场化的前景黯淡无光,也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保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是在借着保护的名誉在搞垄断经营。低三下四任人宰割的文物持有者在一个个利欲熏心贪得无厌的拍卖公司面前不得不卑躬屈膝以求上拍,这是中国文物经营的耻辱,更是中国拍卖行业的卑鄙无耻下流。
   转眼之间终止和拍卖公司的合作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真的无法苟同现在中国拍卖的意识流或者风格与作风,找不到与他们合作的前提条件。我想和我有同样想法的收藏界的人士恐怕还不少,毕竟他们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尊严和操守。
   本人看法是仅凭那些中国的几个见利忘义监理网德的中国砖家,那些贪得无厌的几家拍卖老大,中国的文物市场化规范化的前景永远是黑暗无光的漫漫长夜。

下一篇: 囧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