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唯美和唯美艺术的思考

栏目:藏品故事 发布时间:2022-11-01
艺术需要美,更需要欣赏美的艺术的水平。唯美才是艺术,而发现美需要有享受和欣赏美的能力。

 

 对于唯美艺术和艺术唯美的看法

 对于艺术,我们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但足可以总结为一个共同的概念,那就是唯美艺术和艺术的唯美主义。

 不同的艺术流派所展示的美的艺术或者作品往往以不同的特殊方式予以诠释但最终的效果都是一个“美”字,这就是本人对艺术的理解。中国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画如其人的概述。

 以上的观点即使不是百分百的正确,也是非常具有哲理。其中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艺术是每一个艺术家或者艺人工匠内心世界的写照,其作品无论是气势磅礴还是爱意绵绵,都离不开艺术创造者的心境或者情怀。

 抒情和释义是艺术最不能缺少的东西,因为艺术最需要的就是意境和情趣的表白和表达,是人类文明的具体展示和历史性的记忆。翻开古今中外艺术大师们的杰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抒情和释义,让美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给人类以特有的享受。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描绘战争的残酷或者历经战乱痛苦的沧桑之美,豪气冲天的人才可以书写出气势磅礴的千山万水,胸有成竹方可以画梅兰竹菊。

 艺术源于生活而超脱生活的说法很有道理,正是因为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都首先要先成于心而后得以呈现。

 艺术本身都是一种超凡的境界表达,而欣赏艺术更是需要一种特殊的超凡的境界。我对艺术存在特别敬仰之情就在于我对于艺术来源的追求和探索,从而发现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超越最具魅力的东西就是艺术。欣赏艺术必须要学会放弃任何形式的偏见或者种族思维,学会和牢记艺术唯美和唯美的艺术不分种族文化和制度,一切带有政治色彩的作品往往都在泛美艺术上大打折扣。

 艺术是有型的音乐,艺术是带有色彩的语言,艺术永远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不尽的动力源泉。不观沧海怎绘江山如此多娇,不见林海怎画松涛云海,不近工农怎画愚公移山,不去策马扬鞭怎么能画出马背上的民族......真正的艺术来源于世界也同样属于世界,因为艺术是无国界的,这一点被很多人或者大多数人所认可,更是为几乎所有的艺术创作者所认可。

 其实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诋毁或者歧视其他不同文化的艺术,因为所有的艺术都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佐证以及人类进步的标志。不论是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两河流域、玛雅、阿兹特克文明还是维京文明或者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不可磨灭的历史珍贵遗存。我们可以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日本的浮世绘艺术、中国的三星堆、二里沟、红山、良渚文化、唐诗宋词、古今书法绘画、雕刻、雕塑等各种艺术,我们所追求的就是美和美的享受。艺术家有自己诠释艺术的独特风格,但是艺术绝对是不拘一格的百花齐放。对艺术的追求就像是拾荒者或者是淘宝人这种双重或者多重性格人的合体,忍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不屑为,是为也。

 古今中外的几乎所有艺术大家们无不历尽坎坷读解人生、体味人生和诠释人生。如果说艺术家要靠灵感,我的解释是那灵感绝对是早已形成的刻骨铭心记忆和思想在某一时刻的情感爆发的结晶。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独特的魅力或令人享受的内涵,但对于欣赏艺术的人来说又不可能是意愿雷同,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欣赏态度或者情趣,这完全在理。这也正说明艺术除了美和释义之外还有特殊的神秘色彩,那就是让欣赏艺术的人自己和艺术进行单独的交流会话或者赋予不同的艺术不同的含义或者是同一件艺术不同的含义。

 艺术这种超凡的魅力也就成为了艺术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来源于实践但又超脱实践就在于其烘托写意的效果。在传统写实写意的艺术中夸张是艺术但不能离谱,在当代超现实主义艺术中如何过分都不算离谱,这就是我们对待艺术的欣赏态度。

 欣赏艺术必须要学会站在历史的的角度和历史的高度去欣赏本该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的艺术,否则我们就找不到艺术创作的源泉或者艺术来源之根。

 大凡所有的艺术家们或者献身艺术的无名氏多一生多舛或风雨人生,他们是在用生命写生才赋予了艺术以生命。每次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我都会对艺术家产生一种无限的敬仰和尊敬,是他们用一生的造诣和积累为我们奉上了饕餮艺术盛宴。让我们读他们的人生,享受他们的艺术吧!

       艺术的美是创作的结晶而不应该是吹嘘的结果。所有的艺术都在于其独特的 艺术魅力和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价值,我们对于艺术必须本着艺术唯美的特点来欣赏和诠释艺术。艺术无国界也同样没有对艺术的政治和文化偏见,这是艺术作为独立存在所具有的特殊艺术魅力和艺术生命力。我们在欣赏艺术的时候注意到,艺术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艺术的宗旨和主题的诠释对人类产生对于美的共鸣。欣赏是任何艺术都不二特征,其明显的标志就是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来展示一种能够引起人类共鸣的美感或者共享。


 

 

 

渔林樵夫

 

苑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