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切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两个字:腐败。中国的古董和文物也不列外,一切都是在潜规则和套路下运行,这不仅不规范而且相当危险。从本人的观察和分析来看,政府所谓为文物商业化所开的绿灯将无疑会变成一场乱局,其中的原因就是在中国目前存在诸多乱局当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两个字:腐败。
毫无隐晦的讲,目前腐败已经成为中国各行各业乱象中的动力源。可以说一切的问题都能和“腐败”这两个字扯上关系而且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不可忽视的两个字就是“专家”,再加上两个字“套路”也就是万能定律。国家主席也好,中国政府也罢,提出来的理念无疑都是具有吸引力和闪光点甚至是振奋人心的。可非常遗憾的是,执行起来就是一手好牌被最终打个稀烂,这是根本无法回避的事实和令人遗憾的结局。
首先我是一个文物和古董收藏爱好者,我对艺术的欣赏和对艺术所拥有的价值所持的肯定态度是无疑的。进入了这个行当我才发现古董和文物收藏与经营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而绝非一般人用“水很深”“陷阱多”就可以轻易的端砚。我们最应该用的两个字就是“无奈”,这个“无奈”所表示的也就还是“无奈”。这“无奈”二字说出来古董文物经营市场的混乱和无政府状态,也就是一切都不按照规律出牌,这才把本来的一把好牌打个稀烂。这种乱也正是适应了当今中国千奇百怪的“腐败”,文物市场更是如此。已经混乱到圈外人士无法想象的地步,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我们甚至可以用坑蒙拐骗和团伙诈骗来形容目前我们国内文物拍卖和经营市场的现实,这恐怕一点都不过分。甚至可以用“毫无人性”来描绘我们的古董经营商和拍卖行都毫不过分。这就是为什么本人在文章的题目中就提出谁为中国古董文物做主的问题,因为在中国文物经营和拍卖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用“潜规则”来形容,其是更确切的说法就是“欺骗”而且是地地道道的欺骗行为。
同样是在中国,在香港和台湾所举行的拍卖会总可以给人们一种安慰或者愉快的感受,而在大陆举行的各类国内拍卖公司的拍卖会都可以称为是云山雾罩下的魔术或者杂耍,因为你根本看不懂其中的招数。虚假的拍卖数字后的故事,洗钱背后的故事,知假卖假,真当假卖,假当真售的故事里的故事。更为可笑的是我们的“砖家们”是想砸谁就砸谁,想怎么砸就怎么砸,也可以说这叫砸你没商量的拍卖套路。
我所说的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信口开河。可以说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几年里我们的拍卖行和专家们还能说得上是中规中矩或者规范与秉公办事,到了后来直到今天就全然变了味道。我参加过欧美等多次海外的拍卖会参加竞买和竞卖活动,让我非常有感触,感受到人家的诚信和服务。即使他们出现一些失误或者误鉴的情况,最后也绝对不是出于故意的欺骗而且事后一定对当事人进行赔偿或者妥善处理。在中国事情就全然不一样了,我们是拍卖行欺骗,砖家造假搞阴阳拍卖,令人作呕。国内一家知名的拍卖公司在上个世纪末拍卖了一件由英国修复的一件大清雍正胭脂水的压手杯,当时拍卖的价格达到30多万元,可谓是风头出尽。令人遗憾的是这家公司根本就没有标注这件东西是曾经修复,类似的情况再其他拍卖行也是司空见惯。
另外一种让人不齿的事就是名人政要的假赝仿品也会被砖家们鉴定成国宝级的文物而普通百姓的珍品国宝级的收藏品也会被砖家拍成假货和赝品。居然有的专家能把作者本人认定的真品鉴定为赝品,更有一些作者把的的确确自己的作品说成是别人的仿制品。你们说:谁能真正的为古董和文物做主和把脉?
用一句文明的中国话来说这可以叫“见利忘义”也可以说成“利欲熏心,丧尽天良”。如果用一句日本话来说就是“八嘎呀路”或者“良心大大地坏了”。
这样一来所谓的文物变现或者让文物展示出真正的艺术和实用价值无疑就成了一句空话。也就是说不是政府的政策不好,而是美好的愿望会在恶劣的社会环境和形势下变成一场噩梦。或者说,好端端的一副好牌结果必然会被打得稀烂。
如果说我们上个世纪的艺术和文物挖掘和保护还远远不够,那么我们在现代科技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对文物的挖掘和保护同样是巨大的挑战和难以逾越的鸿沟。因为文物的挖掘和保护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是因为文物的脆弱性让我们真实的感到捉襟见肘。
中国文物在修复保护挖掘收藏方面的各种困境一时还无法突破,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挑战。当学术都可造假的时候,专家就成为了社会邪恶的帮凶。
在我们当今中国文物保护文物研究和文物经营的过程中居然出现知假卖假,假当真卖,真当假卖,这种专家成为邪恶帮凶的丑陋现象。这无疑是我们文化中窘迫和令人感到难堪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