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物或者古董鉴定
今天有兴趣在此和大家谈一谈关于古董鉴定的事情,与大家共同分享。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话题,说它艰难就在于这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高深到古今中外永无止境的地步。
既然这门学问是这样的高深,那么哪里还会有什么知晓万象包罗的专家呢?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世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总有在某一件事情上有专攻和高人一筹的人,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言的专家。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世上没有万事通,因为没有任何绝对的专家。这门学问高深就在于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所经历的都是现在和未来,更确切的说是一段非常短暂的经历。即使在这个短暂的经历中你也不可能是三百六十行样样精通,更不用说我们的昨天前天乃至几千年以前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事和物。好在人们可以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得到启事或启发,从而来认知和认识前人的世界,前人世界中的人和物。
要学习文物鉴定或者鉴赏首先要学会历史并且懂得历史和研究历史,只有懂得历史研究历史和了解历史才具备对历史和文物的甄别和鉴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气候条件,地里特征,资源分布,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研究历史和鉴定文物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因素。如果你用黄铜紫铜来仿制青铜,这就是笑话。如果你把一件粉彩瓷器说成是宋元瓷器同样是天大的笑话。而我们这种笑话百出的时代就是疯狂的裸奔时代,是一个不知者不怪的不知羞耻的操作模式。资料记载我们国家的瓷器鼻祖应该是两晋时期的青瓷,我们的青花原型应该是磁州窑的釉下墨彩,唐三彩是介乎陶器与瓷器的一种特殊胎质,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的瓷器都在哪里?它们的胎骨都是什么原料?它们的釉质都采用了哪种矿物配方?钴蓝的材料什么时候才开始流入中国?浙料和钴蓝料的区别是什么?唐宋时期的漆器为什么退出了历史舞台?景泰蓝是怎么诞生的?料彩和珐琅彩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霁蓝釉豇豆红郎窑红都是怎么烧制的?
我在这里也只是谈一谈我们古人制物所用的原材料就已经让人感到高深莫测,那么在说一说文物上的纹饰,阳乌、河神、封神人物、三国人物、红楼人物、八仙、罗汉、缠枝、忍冬、仰卧莲、----海屋添筹---安居乐业、指日高升----中国何时引进了麒麟---螭龙魑虎蝙蝠等图案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那些变化----一切的一切都是非常高深的学问。
无论是青铜、玉器、瓷器还是杂项,我们的艺术一直在经历着发展繁荣毁灭消失再现等一系列的变迁和演化。谁有神仙一样的本事能够通晓古今,对一切都了如指掌?这就说明我们文物或者古董鉴定的工作有多么的艰巨和艰难,面临多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时刻牢记的是,我们往往读不懂古人琢物的技巧和手法,但我们要时刻关注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的特点以及与古代技艺的区别。只要我们能够确定是现代的材料、现代的工艺、现代的手法,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东西还是仿制或者赝品。
文物鉴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言亦言随随便便就可以轻易下结论的事情,需要的是认真和求实求真。文物造假自古猖獗,这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事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明辨是非和知假识赝。我们要懂得历史做到懂古才能识古董,把青花器物放到汉唐的影视里,把粉彩器物放到宋元明的影视背景中全是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可笑的是这些制造闹剧的恶人还在为自己的赝品不被人认可而愤愤不平,这是多么的可笑可悲。
本人的鉴定技巧也是自己求师学艺读书观物得来的,得来全都费工夫。我很少给任何人鉴定,即使鉴定也是为了朋友免费友情鉴定。我也不交给任何人鉴定的技巧,因为我怕别人有我教会的技巧去骗人捡漏或者用来挣钱骗人。这是一种良心事,我们要有德才兼备尊重历史尊重艺术和尊重收藏者的态度来对待文物的鉴定,这才是真正的态度。
哪有那么多得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五彩鱼藻纹罐,斗彩鸡缸杯,珐琅彩海宴樽等着你去捡漏。看一看我们遍地的元青花,到处的珠山八友,多么的让人感到可笑和可悲。难道我们的皇帝都是如此的亲民,把宫廷的御用都放到了江山手中。
珠山八友生活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困厄年代,他们可以说用灰暗的时期非凡的艺术追求捍卫了中国民国艺术的尊严。他们哪里有那么多的作品流传于世,王步的青花,邓碧珊的游鱼都是弥足珍贵的稀珍。王大凡、王琦的人物、毕伯涛的花鸟、汪野亭的山水,何许人的雪景----哪里是你所能随便就捡到的大漏?
本人收藏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目前为止我所收藏的瓷器当中宋元金明时代的东西也是凤毛麟角而且多数都是非常普通的民间窑口。清三代的官窑我一件都没有,民国和文革时期的东西收藏了一些,原因是我收藏民国和文革时期瓷器的时候别人都在嘲笑我实力不济,当时算是捡破烂的才有幸收藏了一些东西,这才成全了我的愿望。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文物的鉴定有一种特殊的感悟和直觉,这让我在收藏上受益匪浅。总结一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吃了太多的亏,用行里的话说就是吐了太多的血,磕了太多的药。遍体鳞伤之后痛定思痛不断总结才得出了今天的经验,我无法言表或者身传,只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这一行当的感受。我还是非常佩服那些有真才实学知真说真识假说假的专家们,他们不怕那些病入膏肓痴迷不悟的收藏痴人的怒怼,更不怕那些狗屁不通的喷子们的乱喷。从这一点就足可以令我尊重,因为我做不到。
我喜欢开玩笑给大家讲一个非常简单可笑的故事,看一看我们的文革剧。在那个西方国家严厉封锁我们的时代,我们那里有那么多的明窗净几,因为那个时代我们没有浮法玻璃,也就是现在到处都是的透明玻璃----让我们今天肠肥脑满的人去扮演抗日战士八路军新四军,红军,看不出一点战争的沧桑,这种可笑的造型不是造假和赝品还是什么?要知道皇冠凤珮不是每一个坟墓中都有,皇家御用也不是都被某某某的祖先珍藏了几代几十上百年。战争、灾难让原本就是非常脆弱而珍稀的文物不断的消失或者毁灭,留下了的多数是埋藏于地下的东西。看一看我们的民间收藏大师们,手里是满屋子的凤冠霞帔和金冠金缕玉衣,是多么的可笑。
鉴定或者鉴赏古物就顾不得是不是出土文物或者盗墓所得,我们鉴定只是在乎是否真假,我们无法确认或者鉴定这些文物或者古董的来源。挖坟掘墓是要谴责,但我们给出土文物鉴定不是罪过,我们不是执法人员。赝品让多少人倾家荡产,让多少人美梦破碎,又让多少文物骗子幸灾乐祸一夜暴富。教训是深刻的,能够理解和引以为戒的人究竟有多少,那可是另外的故事。
鉴定者最重要的就是良心和责任,要对得起藏物人和对得起古人的艺术。其实很多技巧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听起来甚至非常可笑。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供大家一笑了之。我的一位收藏老友一天如获至宝的收藏一件明代万历五彩鸟食罐,拿到家里摩挲把玩爱不释手。他的女儿是一位公共汽车售票员,回家后看到她爸爸如获至宝的欣赏这个鸟食罐,就开玩笑的说那一看就不对劲儿。老爸半开玩笑的说:嘿!你也能看出假来?女儿说:我不懂古董,但我知道你这个东西是假的。老爸问:为什么?女儿说:就是因为你的鸟食罐口太小,鸟脑袋伸不进去。哈哈哈哈哈哈!就这一句外行话让搞了多年古董收藏的老爷子顿时哑口无言。
----就这么简单-----它不符合物品实用的规律。古玩鉴定----简单也复杂,高深也容易。这需要真才实学和真本事。如果不是随葬品或者冥器,造物的比例就不能失调。这一切都是需要我们有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的支撑,不仅仅需要了解还需要很高的悟性,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到无师自通或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文物鉴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鉴定一件东西是老的还是新的,至于老到什么程度那是判断年代断代的问题。明确新的或老的是鉴定真伪的事情,新的也不一定就是赝品或者伪品,新的可以是真品就在于它是实实在在的一件真的东西。所谓仿造或者赝品是因为有人把新东西硬要贴上前朝或古代的标签以及款识。我说任何一件龙泉窑、定窑、影青新瓷器都是真品,但我决不会说这是宋元时期或者明清时期的器物。